為了提升服務質素,我們會使用Cookie或其他類似技術來改善使用者的閱讀體驗。如想了解更多請到 這裡>。如果接受請點確認按鈕進入網站。
圖靈測試由著名電腦科學家 艾倫‧圖靈(Alan Turing) 在 1950 年提出,目的是檢驗機器是否具備類似人類的智能。測試過程中,AI 需在 5 分鐘內 回答人類測試者的問題,若測試者有超過 30% 的機率誤以為 AI 是真人,則 AI 通過測試。
根據加州大學的最新數據,GPT-4.5 在圖靈測試中 73% 的回答讓測試者誤以為是人類所答,相比之下,上一代 GPT-4o 的通過率僅為 21%,顯示出 AI 在語言理解與表達上的巨大進步。
這項研究結果意味著,現在以及未來,AI 可能與真人難以區分。當我們在線上與人交流時,螢幕另一端的「對話者」可能不再是人類,而是一個極具智慧的 AI。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化,未來的 AI 可能會更加擬真,甚至影響社會對於人機互動的認知。